上级 项目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password
子级 项目
tags
category
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,题材和故事的概念建立起来以后,那么接下来就需要考虑人物的问题。
一、纪录片倾向于拍摄更富有色彩感的人物
这里的色彩感指的是人物有特点、有特色。
第一,就是这个人物的职业有特色。比如我们拍摄流浪动物救助者这个职业,会很吸引人的眼球;再如重庆的“棒棒”,这个快要消失的职业,观众会倾向于思考: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还在坚守着这份职业?
第二,是人物的性格有特色。比如我们都喜欢拍摄性格外向、健谈的人,或者有明显性格特点的人,比如说纪录片《寿司之王》主人公,严谨、专注的性格特点,使人印象深刻。
第三,是人物的外形有明显特征,这样的人物很容易成为我们拍摄的对象。即使是平凡普通人,我们也能通过长期的观察,注意到他特定的行为或动作细节,如手部的蜷曲、脖子是否前倾。或是像纪录片《摇摇晃晃的人间》的主人公——女诗人余秀华,就是一位走路摇晃的残疾人。
二、纪录片倾向于拍摄有分量的人物
这里的有分量怎么理解呢?首先可以是对人价值观念有正向引导的名人,如张桂梅、黄大年,这类主人公在学生作品拍摄中具有较大难度。其次,有分量的人,也可能是普通人。比如说《最后的棒棒》里面的主人公,饱受生活的重压,每天负重前行,却依旧乐观向上。这样的人,怎么能不被称之为很有分量呢?
三、纪录片中的人物需要有“势能”
这里的“势能”指的是就是主人公要有足够的动力去完成某种改变。比如,《摇摇晃晃的人间》里面女主人公余秀华,因为她的诗歌在网络意外走红,这种生活状态的改变,使得她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结束自己无爱的婚姻。
上述三点中需要着重注意的是最后一点,一个人职业再神秘、性格再夸张,同学们拍几天也会感觉到无事可拍。但是,如果他能够行动起来,去完成某种改变,或者适应某种改变,这样纪录片中的人物才能够立得住脚。
- 作者:团子
- 链接:https://ikun.su//article/jlprw
- 声明:本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